细宇科技专业高效
型式检验**
工程复试**
**报告**
详细价格来电咨询
电线电缆类产品:阻燃电缆、耐火电缆、光缆、特种电缆、塑料绝缘控制电缆、金属护套无机矿物绝缘电缆、聚氯乙烯绝缘电缆、交联聚烯烃绝缘电线、等其他电线电缆产品
排烟补风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A排烟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应能在280℃时连续30min保证其结构完整性。(注意此处并未有必须保证隔热性及承载力的要求)
B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的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C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
D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但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可不低于0.50h。
E补风管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补风管道跨越防火分区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0h。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
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时,穿越处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的各2.0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防火分隔体的耐火极限。
![玻璃棉防排烟风管耐火极限](//l.b2b168.com/2022/10/31/10/202210311051118499404.jpg)
根据现行标准GB 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中相关要求: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排烟管道以及补风管道,都应满足相应的耐火极限的要求。
耐火极限包括: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热性,应同时满足。
① 排烟风管
② 加压送风风管
③ 补风风管
通风管道耐火极限应通过GB /T 17428-2009《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方法检测。
该标准检验评价完整的通风管道体系在承受外部火和内部火作用时的耐火性能,在其1998版标准的基础上更加真实的反映了通风管道面临的火灾工况表现。其中关于绝热性评价指标的引入,可以很好的检验风管在贯穿防火分区后对相邻分区的影响,以及检验风管在狭小空间临近易燃物时的可靠度表现,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玻璃棉防排烟风管耐火极限](//l.b2b168.com/2022/10/31/13/202210311346222199314.jpg)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时,穿越处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防火分隔体的耐火极限。
满足耐火极限风管做法
对于上述不同区域对风管耐火极限的不同要求,要如何处理才能满足规范要求,《新烟规》3.3.8、4.4.8、4.5.7条文解释:对于防排烟风管,满足耐火极限的判定必须按照
《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JT17428
的测试方法,当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同时达到时,方能视作符合要求。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5.1.1-3条
规定:高层建筑防排烟风管必须采用金属风管制作。但由于钢材的导热系数约为58W/m.K,着火时无保护的钢结构在20分钟内**过600℃,对于不采取防火保护的镀锌钢板来说,火灾时是不足以满足耐火极限所要求的隔热性能和完整性能。
![玻璃棉防排烟风管耐火极限](//l.b2b168.com/2022/10/31/10/202210311051118447164.jpg)
验算讨论,当吊顶内有时,排烟风管采用的耐火极限风管的隔热层应在35mm左右才能满足要求;如果吊顶内无,采用的排烟耐火极限风管的隔热层不一定需要35mm,也即吊顶内无时,排烟风管在排烟时耐火极限风管的外表面温度是可以**80℃。一种防排烟耐火极限风管板材的介绍
某产品的耐火风管板材,产品结构如图一所示。核心层为110-140kg/m的憎水岩棉上下复合特制防火板的三明治结构,防火风管板材的结构形式为3mm+19mm+3mm,或为4mm+32mm+4mm的板材结构形式,工厂压制而成,无化学**胶连接,双面3-4mm的防火板,结构强度大。该防火一体化板的内外防火板起到抵御内外部火的作用,并保护夹心层岩棉,在火灾情况下,使得岩棉发挥更好的隔热作用。
公司凭着团结,务实,敬业,奉献的企业精神,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拼搏和积开拓,在山东市场享有较高的信誉。
http://18600007559.b2b168.com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兹委托授权北京细宇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在限定销售区域为河北省、河南省、天津市内的建材类产品检测及不限定销售区域的特定产品防火材料、保温材料、混凝土及墙体材料、塑料管材的产品检测。北京细宇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所发信息中的质检由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报告由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