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宇科技专业高效
型式检验**
工程复试**
**报告**
详细价格来电咨询
消防器材类产品:消火栓箱、室内(外)消火栓、消防水带、消防水、消防软管卷盘、消防接口、灭火器箱、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等消防其次类产品
通风管道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通风与空调工程用金属或复合管道,是为了使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的一种**基础设施。多用于送风或排风的管道,常在穿越防火分区间使用。实际用途中防火风管更多的是指用于防排烟用途的排烟风管、正压送风风管。
目前,国内建筑通风和防排烟使用的风管类型以镀锌钢板风管为主,国内外已有大量科研数据和火灾案例表明,未作保护的钢板风管穿越防火分区时,在受火过程中仍然有垮塌、扭曲变形的风险,从而导致火焰和烟气蔓延。由于镀锌钢板为金属,导热性强,且根据实验可说明,镀锌风管仅能满足耐火完整性,无法满足耐火极限要求中隔热性的要求。
因此,为满足风管的耐火极限,目前常见的做法有:① 镀锌风管外包防火板;② 直接采用复合防火风管。
不宜采用涂覆防火涂料作为满足风管耐火极限的措施。主要原因:
① 防火涂料高温下挥发有毒有害气体;
② 防火涂料高温下膨胀变形,可能妨碍风阀等执行机构的正常动作。

为了有效降低火灾所带来的烟气危害,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1. 先保证防、排烟系统持续有效的工作时间(至少大于人员疏散的时间)。
2. 保证风管具有一定耐火极限是排烟系统持续工作的必要基础。因此我们在2017-11-20新发布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中对耐火极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对于送风管道、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的判定应按照现行标准《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T17428的测试方法,当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同时达到时,方能视作符合要求。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4.为避免火灾中火和烟气通过排烟管道蔓延规定本条。对于管道的耐火极限的判定必须按照现行标准《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T17428的测试方法,当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同时达到时,方能视作符合要求。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向设置的送风管道应立设置在管道井内,当确有困难时,未设置在管道井内或与其他管道合用管道井的送风管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2 水平设置的送风管道,当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未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排烟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2 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3 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
4 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
以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
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
但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可不低于0.50h。
4.5.7 补风管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补风管道跨越防火分区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0h。

防排烟风管作为建筑内部构件的基本要求
满足耐火极限的耐火风管作为一个建筑构件,和防火门类似,应很好的满足门的基本功能,再去讨论门的防火问题。笔者认为防排烟耐火极限风管应满足如下功能
先所具备的属性应该是一种建筑物内部的风管:在建筑结构空间既要满足舒适性又要满足经济性的当今社会,要求防火风管的净尺寸不能太高,单位质量不能太重,尤其是地下空间或商业空间显得尤为**,这要求其风管其本身的结构形式能很好的节省空间。其次要求风管本身结构强度大,这是保持风管15-30年耐用的基本要求;*三对于量大而面广的地下空间排烟风管,环境潮湿,风管本体不变色,不生锈,也是一个基本要求;*四建筑工业化是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寿命周期价值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其中优秀产品之一的装配式防排烟风管进一步提升了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很好的诠释了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起到了用风管来赞美建筑的。很好的满足以上作为风管这一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风管。后才是关注耐火风管的性能高,达到耐火极限要求,保证在现场任何部位下料时复检可以通过,可以真正承诺验收报告和检测原件报告一致性。
公司愿以锐意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为您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欢迎新老朋友光临、惠顾,来人来电洽谈业务,遵循“质量至上,客户至上,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方针,以产品赢取市场,获得客户的信任与支持。
http://18600007559.b2b168.com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兹委托授权北京细宇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在限定销售区域为河北省、河南省、天津市内的建材类产品检测及不限定销售区域的特定产品防火材料、保温材料、混凝土及墙体材料、塑料管材的产品检测。北京细宇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所发信息中的质检由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报告由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出具。